“上巳清明共一时”的出处是哪里
文章观点提取:
周必大的诗《三月三日适值清明会客江楼共观并蒂魏紫偶成》中的诗句“上巳清明共一时”表达了上巳节和清明节这两个传统节日在时间上的重叠。通过观赏并蒂的魏紫花,诗人引发了对唐宫女的怀念,这种花卉与双袖垂的昭容形象联想在一起,营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美感和情感的抒发。
思维拓展:
-
探究“上巳节”和“清明节”的历史背景,了解两个节日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,以及它们各自的传统习俗。
-
分析“并蒂魏紫”这一意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,探讨其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运用,以及如何通过植物表达情感和寓意。
-
思考诗人如何通过怀旧和历史人物的联想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颂,这可能与现代人对过去的怀旧情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关。
-
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节日与现代生活的关系,如何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创新,让传统节日继续活在新一代人的生活中。
通过这样的深入了解和思考,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的艺术魅力,还能从中获取对现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启示。
“上巳清明共一时”出自宋代周必大的《三月三日适值清明会客江楼共观并蒂魏紫偶成》。
“上巳清明共一时”全诗
《三月三日适值清明会客江楼共观并蒂魏紫偶成》
宋代 周必大
上巳清明共一时,魏花开处亦连枝。
前身应是唐宫女,犹记昭容双袖垂。
【原题】:
三月三日适值清明会客江楼共观并蒂魏紫偶成二小诗约坐客同赋